分類
欄目
單是傳講和聆聽福音是不夠的。
主耶穌不只是宣講福音——他還「傳遞」福音。當他教導和示範恩典的福音時,這福音是透過他與人真實的血肉關係被傳遞出來的。他沒有單單依靠「山頂上的無線電波」。他總是從山上下來,進入到罪人日常的泥濘現實中。主耶穌與那些和別人相連的門徒相連。福音通過血和肉而非硅元素或兆字節變得鮮活。他透過與人之間如同父子般的關係,向別人傳講聖父、聖子和聖靈的福音。他的道成肉身,不僅是要背負十字架,更是要成爲他的門徒可以效法的人。
保羅在面對哥林多的結黨和過度理解的末世論時,同樣把福音帶回「人間」。當時的教會更崇尚人格魅力而非真實的生命;傾向被人的外在特點引導,而不是由他們可以效法的導師進行「父親般的」帶領。在寫給教會的書信中, 保羅這樣對比師傅和父親: 「你們學基督的,師傅雖有一萬,爲父的卻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你們。所以,我求你們效法我」(林前 4:15-16)。師傅是受僱傭的輔導者,與學生被金錢綁在一起。但是父親是關係的領導者,與孩子被愛連在一起。保羅呼籲教會,也要透過親密、可效法的關係來傳遞福音。
因此,光是認同某位「福音導師」是不夠的。你最喜歡的作家、講道者和教師,都不能取代真正的門徒訓練。缺乏關係、與人疏離的僱傭式講師,不能替代那些用愛相連的屬靈父親。教會若要繼承耶穌與保羅的傳統,就必須重新恢復「關係中傳遞的福音」。我們需要「父親」,而不僅僅是「引導者」。
如今,許多基督徒認同播客或在線講道的特定傳道人。聽這些講道可以大大促進信徒的成長,並推動福音的傳播。然而,在罪人的手中,播客也可能成爲靈命成長的障礙。聽眾可能對教會之外的講員過於依賴,卻對自己教會中的傳道人不那麼認同。他們擁有的是由技術傳遞的福音,而不是由關係傳遞的福音。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他們的靈命成長和教會的使命都會受阻。他們接受生活中的教導卻沒有「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提前 4:16)。當門徒訓練被「教義」主導,門徒很容易成爲坐在場外卻發號施令的四分衛 。門徒們試圖發號施令,批評自己的牧師不像那些「明星」傳道人,或者沒有參照某些實踐者一樣來牧養教會。「播客的比較」(不是播客本身)破壞了地方教會的中心地位。教會成員不是積極地尋求領袖的牧養,而是被動地聽其他傳道人的講道。雖然播客播放列表中給出了「無數的指導」,本地教會的門徒培訓卻在凋零。這種「播客比較」扭曲了福音中門訓的動力——它產生了更多「導師」和「粉絲」,卻很少「父親」和「兒子」。最糟糕的是,它歪曲了這位主動門訓人之神的福音。
誰是這種缺乏的罪魁禍首?是技術嗎?傳媒大師大衛·沙諾福評論說:「我們太容易讓技術工具成爲那些使用技術犯罪之人的替罪羊了。」 問題不在播客。該責備人的是我們。將責任推卸給技術,並不能幫助我們的教會培養帶領門徒的屬靈父親。牧師和平信徒錯誤地將神學信息的餵養用於代替一生之久的門徒訓練。結果,我們在佈道的盛宴中卻面臨著門徒訓練的貧瘠。
牧師和教會都需要悔改。
在地方教會裡,一些門徒需要爲他們對名人和領袖的比較而悔改。有些人需要向教會的領袖悔改。另一些人僅僅需要一些簡單的改變。作爲新的開始, 他們應向那些被確認領袖地位的教會牧師尋求幫助,並想辦法參與到教會的門徒訓練的使命中。認識到上帝已經爲他們的益處選立了長老和領袖,門徒則應尋找一位或多位本教會的屬靈父親。這些屬靈的父親將會幫助他們在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在信仰上較年長者、小組或事工領袖、或牧師中尋找「屬靈的父親」。
與其注目在無數的信息指引上,門徒應該尋找(最終成爲)可供門徒效法的屬靈父親。
雖然不該責怪技術本身,以「我」爲中心的科技必然迎合消費者。肯·邁爾斯指出,在西方,「耶穌門徒」的身份已經被「主權消費者」取代。作爲主權消費者,我們選擇我們的影響力,而忽視上帝主權所指定的影響力。我們偏愛「播客神學」勝於「牧者門訓」;我們更喜歡「信息孤島」,而非「關係更新」。儘管我們有個人消費主義和將福音作比較的罪,過分依賴播客媒體的確傳達了「我只需要知識門訓」這樣的信息。
那些提供神學信息卻以犧牲真誠關係爲代價的牧師同樣需要悔改。
牧師們,我們的神學理論應該用於門徒訓練。神學理論必須在刻意的門訓督責關係中表現出來。我們的呼召不只是通過講道,而且要通過與他們同行牧養會眾。我們的羊群聽過我們無數的講道,但是他們有很多屬靈父親嗎?我們是否喜歡神學信息多過像父親一般被效法?
耶穌本可以通過從天上降下一本聖經,開始一個教導準確無誤信息的播客頻道,聚集Twitter上的追隨者,或者在每個村莊和城市投射自己的畫像來傳福音。但他沒有這樣做。他選擇了血肉之軀、人的觸覺、人的氣息和人的同在。上帝的兒子成爲十二門徒的屬靈父親,就是要通過血肉之體來傳遞福音。他叫我們也這樣做。靠技術手段宣講福音——甚至面對面的講道——都還不夠的。 人們需要看到「活出來的福音」,並從關係這個立體聲中聽到福音。他們需要我們有血有肉的同在,包括我們的軟弱和跌倒。門徒需要有真實的鼓勵和有情感的歸正。我們都需要屬靈父親來幫助我們效法耶穌。
你也許在想:「什麼是屬靈父親?」保羅視自己爲一個屬靈父親:「 因我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你們」(林前 4:15)。屬靈父親(或母親)是那些把門徒靈命成長視爲己任的人(帖前 2:7-14)。這種關係通過福音和他人聯繫在一起。這種關係的開始並非屬靈父親在道德、經驗或屬靈上所擁有的優越性。它開始於一種對耶穌的尊貴和他對我們無與倫比的恩典的共同的、喜樂的委身。在基督耶穌兒女這個共同身份裡,福音讓父子相連,母女相連。
當我們悔改並相信耶穌時,我們不僅有份進入神的國度,同樣有份進入神的家中。這個家庭就像相互連接的電路,通過恩典重新連接成一個網絡。當恩典缺失時,這個網絡就會斷斷續續以至斷開連接。父親與兒子分離,母親與女兒分離。師傅氾濫,家庭失序。然而,福音爲加強家庭關係供應了無盡的恩典。這就是爲什麼我們不僅需要父親,還需要屬靈父親。
屬靈父親是基督生命的模板
屬靈父親通過給門徒們提供一個可以被效法的模板來幫助門徒成長。保羅作爲一個屬靈父親這樣勸告他的門徒:「所以,我求你們效法我」(林前 4:16;帖後 3:7、 9)。《希伯來書》的作者這樣提醒教會 :「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留心看他們爲人的結局」(來 13:7)。
模仿在家庭中隨處可見。我 1 歲的女兒會模仿我思考時撇嘴的樣子。我 7 歲的兒子像我一樣喜歡解釋事物的時候手腳並用。作爲屬靈父親,我們有責任向教會呈現追隨耶穌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是基督的模板。爲了讓人們效法我們,我們必須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偶爾見面不會幫助他們效法。人們分享信仰也同樣需要分享生活。他們要聽我們的講道,也要看見我們的掙扎。
作爲牧師,在我工作之餘大部分時間裡和我在一起的人通常成爲了屬靈父親、教會領袖和牧師。爲什麼會這樣?感謝神的恩典,共同相處的時間向他們展示了基督生命的模板,讓他們可以自信地效法。他們通過這個模板看到了基督。他們觀察我是何等迫切地需要恩典的福音來彰顯神的形像。他們看到我受挫、也看到我滿有信心,灰心的時候和自信的時候。
當屬靈長輩分享他們的生命見證時,這個模板就變得真實可及。
講述福音真理並以身作則
屬靈父親同樣也向門徒講述福音真理。他們指導自己的孩子,並提供一個可以效法的模版。師傅無法提供模仿的範本,但是父親能。面對在我們身邊陪伴的父親,我們會想聽聽他的意見。當屬靈父親參與在孩子生活中時,我們的話語則更有意義。屬靈父親深入人們的生活中,和他們一起經歷生活中的掙扎,也爲他們征戰。我們的經驗和事例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在實際生活中掙扎的地方具體應用恩典的福音。
與我定期在一起聚會的幾位弟兄中有一位在科技行業工作。在他的新崗位上,這位弟兄發現自己常常受挫。通過一起吃飯、禱告、分享生活,我們層層撥開了其中真正的原因:當他的上司不認可他的工作時,這位弟兄最沮喪。這個要求嚴格的上司讓這個弟兄很難在工作時有平安。結果,取決於老闆如何對他,這個弟兄在過於自信和不自信的感覺之間搖擺不定。我向這個弟兄分享了根據會眾的反應,我在講道時自信心如何跌宕起伏。他非常吃驚。我也分享了,我之所以能在基督裡重新得力,是因爲聖經提醒我——雖然我的講道能力不完全,但是神的靈讓我變得更完全(林後 3:4-6)。神提醒我,我的「被悅納」來自基督,而不是會眾。同樣,這位弟兄從神而來的接納是在福音中有確據的,於是他不再被獲得上司的認可轄制,而是自由地爲基督的認同工作。結果就是我們的信心不因爲人們怎樣看待我們忽起忽落,而是穩固在基督怎樣看待我們。通過一起討論《哥林多前書》,我們抓住了這樣的應許:「並且你們是屬基督的;基督又是屬神的」(林前 3:23)。我們一切所需的都囊括在天父和聖子的愛和認同裡!現在我們用這個福音的真理時常互相勸勉。 透過分享我的生活作爲模板,同時告訴這位弟兄福音的真理,我的「屬靈孩子」藉著對基督更深的信心,即使經歷了失業也能堅韌前行。
在帶領門徒時,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以身作則,但也要足夠真誠地把他們指向基督。作爲一個好父親,不管門徒們是否成功地效法我們,我們必須保證他們被愛、被接納。在這樣的關係中,他們將看見恩典的福音,足以帶領我們穿越失敗和成功。
如果教會要成長,教會中必須有屬靈長輩可供我們效法,門徒們也必須要從教會找出他們來。我們必須找時間和能與我們一同成爲福音媒介的弟兄姐妹在一起。牧師和教會領袖們必須更進一步,從傳播真理者成爲門徒們可效法的榜樣。教會需要福音的真理,也需要關係的典範。我們需要通過成爲父親來傳遞福音,而不僅僅是通過師傅。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 1000 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9Marks網址: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
翻譯:鄭悅。原文標題與鏈接:Discipling: More Than a Podcast Pr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