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傳福音中受忽視的四個要素

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未得之民群體。作爲教會的副牧師,我服事的所在地東京不僅是人類歷史上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迷失之人的最大聚集地。

在這樣的未得之地服事期間,我注意到,基督徒在傳福音時常常忽視四個方面,而聖經和教會歷史卻將其視爲至關重要的要素。

一、神論

「你相信神嗎?」我問一位第一次來到我們教會的女士。她熱情地回答「是的,我相信」。但由於日語在單複數上的歧義,我進一步澄清,問她是相信聖經所啓示的獨一真神,還是相信日本神道教中的八百萬神明。她的回答是後者,並且當她得知基督徒只相信一位上帝時感到十分震驚。

在西方,一神論(Monotheism)被視爲理所當然,但在日本歷史上卻常常帶來困惑。16 世紀,耶穌會宣教士最初在九州被誤認爲是一個新的佛教宗派,因爲他們錯誤地將「神」翻譯爲「大日」(Dainichi,一位佛教神祇)。[1] 方濟各·沙勿略(Francis Xavier)直到兩年後才意識到這個錯誤。

然而,無論聽眾多麼真誠,若他們的信仰對象錯了,仍無法得救。這就是爲什麼保羅在亞略巴古的講道中,在傳福音之前花了近 80%的篇幅闡述神論的教義(徒 17:22-31)。在後基督教時代的西方,這樣的方法可能同樣必要。

因此,忽視迦克墩基督論或上帝聖父、聖子、聖靈的永恆關係,認爲它們與傳福音無關,實屬錯誤。我最近與一位幾乎沒有接觸過基督教的非基督徒交談時,他竟然問道:「耶穌如何能同時是神又是人?耶穌和天父如何都被稱爲神,但又只有一位神?」福音本質上是三一論的,我們所傳的福音也必須反映這一點。這或許能解釋爲何大使命的經文具有三一的結構(太 28:18-20;路 24:44-49;約 20:21-23;徒 1:6-8)。

二、地獄真的存在

當我剛成爲基督徒、掙扎於地獄的觀念時,我深感聖經的教導與一些流行說法之間的巨大衝突,比如「你不能靠恐懼把人帶進天堂」「地獄只是與神分離的地方」「地獄的門是人從裡面鎖上的」。這些觀念讓我覺得,在傳福音時提及地獄,往好了說是動機不純,往壞的說甚至可能是操縱人的手段。

然而,提摩太·凱勒(Tim Keller)引用 D.A. 卡森(D.A. Carson)的觀點,認爲對審判和死亡的恐懼是聖經向非信徒傳講福音的六種主要呼籲方式之一。[2] 耶穌自己也經常使用這樣的呼籲。正如周畢克(Joel Beeke)所指出的,聖經中有 245 處關於地獄的警告。[3]。

相比教會歷史上教父時期、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特別是大覺醒時期的信徒,我們今天在傳福音時明顯很少提及地獄的信息。然而,當我們清楚地告訴人們:「落在永生神的手裡,真是可怕的!」(來 10:31),這對失喪之人來說,實在是一種屬靈的益處。

12 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時,我聽到一位基督徒同學談及她對基督獨一救恩的信仰。所有促使我最終歸信基督的事件,都始於我直截了當地問她:「你認爲我會下地獄嗎?」她溫和而堅定地回答:「是的,除非你信靠耶穌。」「我們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勸人。」(林後 5:11)

三、呼籲悔改與相信

在神學院時,我曾上過一門宣教學課程,教授要求我們描述一次向朋友分享福音的經歷。在我提交的作業中,我寫道:「我告訴朋友,他可以悔改並信靠基督。」教授給我的反饋卻是:「不要只是告訴你的朋友他可以悔改並信靠基督,而要問他是否願意悔改並信靠基督?」福音唯有被人以信心回應時,才會帶來益處。僅僅傳達福音的事實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竭力勸勉非信徒悔改並相信。

閱讀《使徒行傳》時,我們會注意到路加毫不掩飾地強調,儘管歸信是神主權的工作(徒 11:17-18,13:48,18:9-10),但通常是藉著人的福音宣講而成就的(徒 10:43,13:39,18:8)。主打開了呂底亞的心,使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徒 16:14)。

聖經所呈現的這種神主權的工作與祂藉著人所使用的方法之間的平衡,在歷史上的改革宗立場中得到了反映。《多特信經》(Canons of Dort)第二章第五條如此總結:

「福音的應許就是:凡相信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這一應許以及吩咐人悔改相信的命令,應當毫無區分地向萬國萬民宣揚公佈。」

我們有責任敦促非信徒悔改並信靠基督。這一歷史上的加爾文主義福音觀的恢復,催生了 18 世紀末的近代宣教運動。像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耶德遜(Adoniram Judson)、約翰·G.巴頓(John G. Paton)等宣教士,既堅定地相信神對萬事萬物的絕對主權,也深知自己是神旨意的器皿。

我們必須警惕查爾斯·芬尼(Charles Finney)所代表的半伯拉糾主義(semi-Pelagianism)和復興主義(revivalism)的危險——它會帶來虛假的歸信。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另一種危險——某些微妙形式的極端加爾文主義(hyper-Calvinism),它的結果是:沒有歸信

四、教會的角色

一位剛歸信基督的年輕女子,在受洗池中剛剛溼透的頭髮還未乾,她便邀請幾位成員在禮拜結束後與她合影。她想要記住這些人——他們曾歡迎她,回答她的問題,並懇切地勸她信靠基督。

我們的團隊常常被問到:「你們用什麼策略來向日本人傳福音?」許多人期待聽到一些更激動人心的答案,比如利用「榮譽-羞恥」視角講述福音,或在日本文化中尋找救贖類比。然而,我們的回答往往讓人失望:透過教會

教會就是神的福音計劃,是祂所命定用來拯救世界的方式。神的心意是從無到有地建立一個屬祂的子民,呼召罪人出黑暗,入祂奇妙的光明,使他們宣揚基督的美德(彼前 2:9-10)。福音在地方教會中的拯救與改變大能,不僅是日本的希望,更是世界的希望。

* * * * *

1 . Christians in Kyushu: A History https://www.tofugu.com/japan/history-of-christianity/

2 . 《21 世紀教會成長學》(Center Church), 提姆·凱勒(Timothy Keller), 第 114–15 頁; 「Motivations to Appeal to in Our Hearers When We Preach for Conversion」, D.A. Carson, Thermelios.

3 . 周必克博士論地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T-KbFjntoY


譯:DeepL/STH;校:JFX。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Four Neglected Essentials of Evangelism.

作者: David Wissel
2025-04-05
教會
傳福音
悔改與信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