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夜驚與在無解處境中最接近真實安慰的安慰

我的一個兒子經常夜驚。對不瞭解夜驚的讀者——夜驚就像夢遊,雖然事實上那個人仍處於睡眠狀態卻表現得像睡醒了一樣。我兒子的夜驚每週會發生幾次,通常表現爲尖叫 5-10 秒鐘,然後就會安靜下來,恢復正常睡眠。

但有時他的驚叫聲太大會把自己吵醒。遇到這種情況我通常會走進他的房間,撫摸他的後背,問他夢見了什麼讓他如此害怕。我告訴他不要害怕,我就在他身邊;十有八九,這個簡單的事實會給他所有他所需要的安慰,讓他能夠重新入睡。

像養育兒女一樣牧會

就像孩子有時只需要父親的陪伴一樣,基督徒有時也只需要牧師的陪伴。

新約聖經在長老資質清單中明確指出了牧會與養育子女之間的聯繫。保羅告訴提摩太,長老必須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家,然後說:「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提前 3:5)

保羅所用的「照管」一詞在新約聖經中一共只出現過三次。有趣的是,其他兩次都出現在《路加福音》第 10 章耶穌關於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富有同情心的撒瑪利亞人不僅推遲了自己的行程去照顧那個人,還一直陪伴著他。

牧師也應該像父親和好撒瑪利亞人一樣,給予他們的會眾時間和關注,從而照管好上帝的家。

與我們同在的神

作爲小牧人,我們向會眾代表了大牧人。我們的神是與我們同在的神。一次又一次,我們在聖經中看到神向祂的百姓強調自己的同在(創 26:3,31:3;出 3:12;申 3:12, 31:23;書 1:5;詩 23:4;賽 43:2;太 28:20)。上帝知道,信仰生活會給祂的百姓帶來種種磨難和艱辛,祂沒有應許會解決所有問題,但祂應許了會與他們同在。祂所應許的照管不是將祂的計劃事無鉅細地告訴我們,而是不斷地靠近我們。

這聽起來雖然很美好,但如果你是和我一樣的人,往往會難以接受這點。我是一個「解決問題」的人。我傾向於通過做計劃來發現挑戰,並提出解決方案。這是一種有用的本能,但在現實教牧事工中並不總有用。我經常發現自己所處的環境需要的不是計劃,而是人。

我們的會眾在尖叫

就像我兒子在睡夢中的尖叫一樣,我們的一些會眾也在尖叫。也許焦慮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也許他們爲家族中某種癌症的高發病率而擔憂,因此他們研究飲食和改變生活方式,以降低患病的可能性。又或者,他們想知道自己爲什麼還沒有遇到那個特別的人,所以他們經常去健身房或商場,嘗試讓自己變得對異性更有吸引力。

但是哪怕他們一絲不苟地遵循自己的飲食和鍛鍊計劃,仍然患了癌症,那會怎樣呢?哪怕他們竭盡全力讓自己變得更吸引異性,但卻仍然無人理睬,那又會怎樣呢?你會提供什麼?

抵制「解決問題」的衝動

在這種情況下,我的第一反應是趕快教導教義,或向人們指出聖經中關於上帝良善和信實的經文。然而,請注意《箴言》中的「合宜」一詞:「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 25:11)。你的會眾需要合乎聖經的勸導,但需要「合宜」地說這些話。怎樣才是「合宜」呢?

不要急著說「聖經說應當一無掛慮」,有時「合宜」就是放慢腳步,也許重新安排一天的時間,花時間與他們一起禱告(腓 4:6b)。有時只是花時間與他們在一起,不提供快速的解決方案而是等待。

試想一下,我們的大牧人並沒有應許我們很快就能離開死蔭的幽谷。相反,祂應許與我們同在(詩 23:4-6)。約伯的朋友們一言不發地陪伴著他的時候,似乎就做了最爲正確的事情(伯 2:11-13)。保羅向提摩太講述了主的同在如何支撐他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提後 4:16-17)。

我能做些什麼?

弟兄們,帶上神的話。但要確保把神的話放在銀網子中——一種充滿恩慈、恩典和陪伴的環境中。如果你急於尋找你能「做」的事情,不妨試試這些:

  • 禱告:與當今的文化潮流相反,使徒雅各告訴我們義人的禱告大有能力,並能帶來醫治(雅 5:16)。不要讓禱告成爲最後的努力,要讓它成爲本能的第一反應。
  • 哭泣:保羅並沒有給我們什麼時候應該與我們中間的哀傷者一同哀哭的必要條件。他只是告訴我們要一同哀哭(羅 12:15)。不要忽視眼淚這令人不舒服的服事。
  • 出現在別人面前:我們信仰的真理取決於一位道成肉身的救主。如果神不與我們同住,救贖的工作就無法完成(約 1:14)。有時我們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但有時我們也應該出現在別人面前(加 4:4-5)。像好撒瑪利亞人一樣,即使要付出代價,也要出現在那裡。

我們的會眾在絕望的時候需要的是什麼,我的兒子在半夜需要的也是什麼。他不需要關於潛意識、什麼是夢、爲什麼不需要害怕夢的說教。相反,他需要的安慰是知道我在他身邊。作爲牧師我們有一種獨特的喜樂,那就是陪伴在我們的成員身邊,並以此讓他們感受到上帝的安慰、關懷和憐憫。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Night Terrors and Nearness: Real Comfort in Non-Solutions.

作者: Matt Boga
2024-08-20
教會
牧師
牧養
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