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經常有人指責基督徒一門心思想著天堂,在地上毫無益處。100 多年前,活動家喬·希爾(Joe Hill)也是這麼認爲的。他走遍美國各地,畫漫畫和寫歌來保護美國的窮人。對於那些只傳講屬靈歸信,卻不提供物質安慰的牧師,他毫無耐心。1911 年,他寫下了這些話:
長髮傳道,每晚出動,
向你指明,是非對錯。
但若問及,吃喝如何?
甜言蜜語,作答如流:
在那天上,榮耀之地,
不久以後,吃喝不愁。
工作祈禱,今雖吃草;
天上大餅,死後得飽。
一個多世紀以後,希爾的批評仍然頗具影響。很多人會承認,某一些基督徒是做了點善事——他們會指出以聖徒命名的醫院,甚至可能知道葛培理(Billy Graham)的兒子向世界各地的孩子郵寄禮品盒的事。足夠年長的人都會依稀記得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是如何爲窮人蓋房子的。但當他們想到他們附近那間教會——有一位牧師每週講道,人們進去參加禱告會,孩子們帶著大衛王的彩色圖畫走出來——當他們想到那間教會的時候,進入他們腦海的可能即使不是喬·希爾的那段話,也是他的感想:「工作祈禱,今雖吃草;天上大餅,死後得飽。」
我們應該如何回應那些對牧師和教會一門心思想著天堂,卻對地上的世界毫無益處的指責呢?我會用以下四個祈使句來幫助這些批評者認識基督徒和教會的使命。
如果郵遞員只是把車停在你的郵箱前面,投下幾封信,然後開車去隔壁的房子,沒有人會對他生氣。他沒有注意到你前院的雜草,也沒有修理已經吱吱作響了幾年的大門,你也不會因此不悅。當然不會!你知道這不是他的工作;這不是他的使命。
牧師也有一個使命。這使命就是傳講福音——耶穌的好消息。牧師就像一個守望者,站在城門口,負責在敵軍準備突襲時通告市民。當守望者看見刀劍臨到時,他就要吹角警戒眾民(結 33:1–9)。
牧師著著清楚和簡單的職位描述。他們要牧養和照管羊群(彼前 5:2;徒 20:28)。他們要捍衛和守護純正教義(多 1:9; 徒 20:31)。他們做到這事的根本方法是傳講神的道並宣講神的國度(提後 4:2;徒 20:25)。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牧師要作忠心傳講聖經的人。
忠心的傳道人宣講關於耶穌的死、復活和再來的簡單信息。他告訴我們,君王耶穌將要再來。我們要等候預備祂的來到。祂將要建立「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 3:13)。但只有那些在這地上相信基督的人才能認識那永恆天家的祝福。審判的日子真的要來了。所有順服基督並忍耐到底的人都將被領到祂榮耀的同在中。這位君王將把其他所有人帶入永恆的刑罰(太 25:46)。
「一門心思想著天堂」的人,知道這個世界不是他們的家;前面有天堂和地獄。因此,作爲牧師,我的主要工作是讓我的會眾爲審判日做好預備。我希望他們預備好自己站在那位君王的面前。最重要的是,我渴望我所看護的人將來都聽見主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這就是我向他們講道的原因。是的,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來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我可以爲我所在社區的人道救濟做更多貢獻。那方面確實有需要。然而,我深信我能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確保福音得到傳講。那是我最根本的職責。它是我的使命。如果天堂和地獄都是真的,那麼這就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工作。
爲天堂做預備可能是信徒最重要的工作,卻不是唯一的工作。聖經中充滿了在此時此地服事他人的榜樣和命令。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聖經以天堂作爲我們的終極目標,它也有一種「屬地性」。
熟悉好撒瑪利亞人比喻(路 10:25–37)的基督徒批評家可能認爲這只是一個例外,用來作爲教導工具而已。他們可能不知道,新約中有無數其他經文要求基督徒照顧教會內外的窮人。
當保羅離開耶路撒冷踏上宣教旅程時,眾使徒告訴他要紀念窮人。這些弟兄在耶穌地上傳道期間一直與祂同在,見證了祂的死,見過祂復活的身體。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知道,天國的應許正等著所有悔改相信的人。然而,當保羅離開他們到別處傳福音時,他們要求他紀念窮人——也許是耶路撒冷遭饑荒的聖徒。保羅說這本就是他熱心去行的(加 2:10)。
保羅接著培養了一代基督教領袖,他們會繼承他傳福音的事工。但這事工不會導致他的門徒忽視物質的需求。他教導提摩太處理道德敗壞和不公不義的事情,既譴責性方面的犯罪,又譴責奴役他人的做法——即人口販賣(提前 1:10)。毫不奇怪,保羅敦促基督徒奴隸主腓利門接納他逃跑的奴隸阿尼西母,不再作爲奴隸,而是作爲基督裡的弟兄(門 16)。一心想著天上事的人,也會關心地上的生活。
彼得也知道,被福音轉變的生命應該在今世就帶來改變,這種改變甚至可能會引起非信徒的注意。他勸勉他的基督徒讀者要過聖潔的生活,服事鄰舍:「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爲,便在鑑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彼前2:12)鑑察的日子就是耶穌再來建立祂天國的日子。我們如何爲那大日做預備呢?不只是通過傳福音,也是通過在地上過仁慈和慷慨的生活。彼得只是在傳遞他親自從耶穌那裡領受的教導:「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爲,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 5:16)
也許新約中屬地性最好的例子是《加拉太書》6:10。保羅以服事信徒的重要性爲優先,但同時也確立了關懷所有人的價值。「所以,有了機會,」保羅寫道,「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
保羅、彼得和我們主自己都不知道「基督徒一門心思想著天堂,在地上毫無益處」這回事。絕非如此!
即使粗略地看看教會歷史,也會發現有許多的例子,基督徒在渴望天堂的同時也爲鄰舍的物質利益而努力。雖然這些例子並沒有改變許多人奉基督的名做錯事的事實,但這些事件確實建立了一種以福音爲中心的生活模式,在有愛心、仁慈和僕人之心的基督徒身上展現出來。
尤西比烏,這位教會歷史之父,記述了四世紀擊打羅馬帝國的一場饑荒和瘟疫:「死亡,用瘟疫和饑荒這兩件武器發動戰爭,迅猛地吞噬了整個家庭成員,因此一個送葬隊伍爲之送行的通常可能有兩到三具屍體。」當城市落在這場悲劇的重壓下時,基督徒站起來提供幫助:「在這可怕的逆境中,基督徒爲自己的同情心和人道給出了實際的證明……(他們)將一大群因饑荒而骨瘦如柴的人從城市的各個角落聚集在一起,向他們分發麵包,這樣的行爲得到眾人的交口稱讚。」 [1]
牛津大學教授亨利·查德威克(Henry Chadwick)總結了早期教會舉世矚目的社會道德:「基督徒的慈善體現在對窮人、寡婦和孤兒的關懷,對坐牢或被判在礦井中生不如死地做苦工的弟兄們的探望,以及在饑荒、地震、瘟疫或戰爭等災難時期的社會行動。」[2] 批評奴隸制並稱解放奴隸是「善工」的,也是基督徒。[3]
古往今來,仁慈善舉比比皆是。1792 年,英國浸信會牧師亞伯拉罕·布斯(Abraham Booth)號召他的教會成員反對自 16 世紀中期以來就在英國大行其道的奴隸貿易。[4] 幾年後,在佐治亞州薩凡納的街道上,早在政府介入人道主義救濟之前,一間浸信會就制定了「一項救濟窮人的永久計劃」。一名男子最近在公共市場上餓死,該教會的基督徒決定組織救濟。[5]
坦率地說,這就是基督徒的故事。那些最一心想著天上的人,會做最屬地的善事。查一查你所在社區中那些致力於服事難民,應對颶風、野火或地震的人道主義救濟組織;查一下與人口販賣作鬥爭和教授難民英語的非營利組織。可以肯定你會發現很多基督徒在獻出他們的金錢、時間和專業知識,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年紀越大,我就越渴望天堂。作爲牧師,我能夠在第一線目睹這個充滿罪惡和死亡的世界的痛苦。哪個心智正常的基督徒不會迫不及待地盼望《啓示錄》21:4 實現的那一天來臨呢?「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爲以前的事都過去了。」是的,我渴望我的王歸來。「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啓22:20)。我迫不及待想吃一塊「天上的大餅」。
但這種渴望並沒有誘使我蜷縮在沙發上,矇住眼睛,只等這個可怕的世界過去。在我以前的基督徒也沒有這樣的反應。因爲我們認真對待聖經,所以我們知道,對耶穌再來的信心呼召我們去行動。有一天,我們的宇宙將轉變爲新天新地。在那之前,我們要聽從彼得的呼籲,「你們爲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來到。」(彼後 3:11-12)。
「聖潔和敬虔」是什麼樣的?傳福音。愛我的鄰舍。紀念窮人。向眾人行善。這不只是我們的呼召,也是我們的特權。這不只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喜樂。相信天堂爲真實的真信心,並不會抵制我們對他人物質福祉的關心,反而會使這關心更加強烈。願神讓我們的教會充滿渴望君王再來、新天新地建立的信徒。
感謝神賜天上的大餅!
* * * * *
[1] Eusebius, The History of the Church, trans., G. A. Williamson (London: Penguin Books, 1965), 291.(中譯參考三聯書店於 2009 年出版的《教會史》,其他譯本見第 9 卷第 8 段。)
[2] Henry Chadwick, The Early Church (London: Penguin Books, 1967), 56.
[3] 同上,第 60 頁。
[4] See Aaron Menikoff, "The Cross and Social Reform" in The First Counsellor of Our 見 Aaron Menikoff, "The Cross and Social Reform" in The First Counsellor of Our Denomination, eds. Michael and Victoria Haykin (Springfield, MO: Particular Baptist Press, 2011).
[5] 見 Aaron Menikoff, Politics and Piety: Baptist Social Reform in America, 1770–1860 (Eugene, Or.: Pickwick, 2014), 138.
譯/校:無聲宏揚。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Thank God for the "Pie in the Sky": Why the Heavenly Minded Do the Most Earthly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