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書評
書評
書評:《文藝復興》,葛尼斯 著

葛尼斯(Os Guinness)著《文藝復興:無論時代如何黑暗,福音都有大能》(Renaissance: The Power of the Gospel However Dark the Times)。美國校園團契(IVP)2014 年出版,192 頁。

耶穌曾對祂的門徒說:「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在日益世俗化的西方,我們還沒有看到基督跟隨者會遭到」恨惡」的所有方式。不斷變化的政治和文化環境已經消除了成爲掛名基督徒的動機(這是好事)。然而,它也削弱了基督徒在文化中的影響力,導致更多的人反對基督教(不是好事)。當你因爲同意耶穌的觀點而被視爲偏執狂時,參與公民討論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那麼,基督徒應該如何應對呢?

葛尼斯說,盼望是存在的,這種盼望鼓勵基督徒捲起袖子行動起來。他的著作《文藝復興:無論時代如何黑暗,福音都有大能》一書向讀者介紹了教會當前面臨的一些挑戰,以及我們的歷史如何發展到了這一步,然後爲我們今後的發展提供了一些基石。

每況愈下

正如本書的副標題所示,無論時代多麼黑暗,本書會告訴你福音大能的故事。儘管如此,葛尼斯知道西方教會在歷史上已經被證明了容易受到世俗化、腐敗和分裂的影響(115 頁)。他寫道:「沒有完美的基督教文化,所以我們身後也沒有黃金時代。我們的黃金時代就在前方——當且僅當我們的主再來的時候。」(122 頁)

喚醒枯骨

但是,知道我們的黃金時代就在未來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和安於現狀。在第一章中,葛尼斯審視了我們的現狀,並將其與奧古斯丁的時代進行了比較。奧古斯丁經歷了羅馬的衰落和西哥特人對羅馬的洗劫,他相信上帝,忠心地生活,並爲後代描繪了願景。

在這一點上,奧古斯丁是我們的楷模,葛尼斯因此將今天視爲「我們的奧古斯丁時刻」。有鑑於此,他列出了影響未來世界的三個因素:全球化(第 2 章),全球基督教會是否會展現出擺脫文化桎梏的信仰(第 3 章和第 4 章),以及上帝至高無上這一決定性因素(第 5 章和第 6 章)。

葛尼斯關心的不是基督教文明,而是基督信仰本身,主要是西方的基督教(18 頁)。基督教影響文化的力量在於它對真理的實踐,在於它忠心而富有成效地踐行福音的能力。爲此,葛尼斯深信,有足夠數量的信徒踐行上帝話語中的思想,就有能力影響周圍的文化(75)。我們只需回顧一下具有這種影響力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基督徒爲慈善事業、政治改革(廢除奴隸制、爭取宗教自由、改革監獄、抵制納粹主義的罪惡、打擊性交易)、大學的創建以及捍衛人類尊嚴的活動付出了自己的努力(69 頁)。基督徒一直並應繼續以這些挑戰世界的勇氣而聞名。畢竟,教會的最大危險就是世界,因爲當它變得與世界一樣時,它就失去了聲音、力量和鹹味。

爲什麼是基督教?

是什麼讓基督教有別於其他意識形態和宗教?爲什麼基督徒可以在這樣的挑戰中充滿盼望?答案之一是基督徒可以學習和成長。請看英國社會學家戴維·馬丁(David Martin)如何將基督教與馬克思主義進行對比。馬丁寫道:「馬克思主義聲稱所有批判的開端都是對宗教進行批判的體系,它自身卻以一種原本想要批判的對象之宗教形式告終,這是一個悖論。」換句話說,馬克思主義本身沒有糾正自己的資源。另一方面,基督信仰承認自身的失敗,這反過來又成爲不斷自我批判和更新的源泉(79 頁)。教會承認自己會犯錯,她因此可以藉助上帝的恩典悔改,並再次踐行福音的真理。

如何實現更新?

在第五章中,葛尼斯簡要回顧了近期關於如何「改變世界」的學術研究。這些觀點值得關注,但葛尼斯認爲,最終的改變不是靠人類無懈可擊的計劃和願景聲明,最終的改變是敬虔生活的副產品。換句話說,當基督徒在各自的領域(父母、工程師、藝術家、教師等)中過著基督徒的生活時,上帝會把每個人的生活當作不同顏色的顏料。就其本身而言,每個生命似乎都很平凡,但在至高無上的上帝手中,每種顏色都是傑作的顏料之一。人們會想到傳道書中傳道者的話:「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爲美好。

那麼,西方世界是否可能發生一個基督教的復興或有復興的盼望呢?有的!葛尼斯以適當的謙卑回顧了《以西結書》37 章的例子。在那段經文裡,先知站在一堆枯骨面前。當上帝問先知:「人子啊,這些骸骨能復活嗎?」以西結只能回答:「主耶和華啊,你是知道的。」上帝讓骸骨活了過來。爲什麼?因爲上帝有能力。這必須是我們對復興問題的態度。我們知道上帝可以,但祂不欠我們什麼,所以我們必須回答:「主啊,你是知道的。」葛尼斯明智地總結道:「我們等待上帝的回答,但在等待的同時,我們也在工作。」(148 頁)

我認爲,這正是葛尼斯在書中最精彩的地方。西方教會的衰落需要一種充滿希望而又謙卑的回應。我們既不應該絕望地丟掉盼望(上帝是至高無上的),也不應該認爲是我們在書寫歷史。爲了讓教會在前進的道路上充滿希望,我們蒙召「以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標準、天國好消息的使命和聖經的權威來定義我們的信仰、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一切……」(135 頁)

結論

最後,請允許我對讀者提出兩點提醒和稱讚。

首先,葛尼斯在全書中交替提及教會和基督徒個人。這聽起來可能只是一個語義上的小問題,但卻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閱讀《新約》時,你會注意到聖經有時會提到個人(「丈夫,要愛你們的妻子」),有時會提到整個教會(「看別人比自己強」)。將這一區別抹平會使事情變得模糊——並非每個人都應該成爲工程師、藝術家或牧師。如果我們把聖經指示個人做的事情不加區分地應用到教會中,我們就有可能失去教會獨特的呼召和權柄。

其次,我對本書討論天主教會的方式表示擔憂。葛尼斯正確地肯定了宗教改革和界定福音的必要性(160)。但當他問到教皇方濟各是否會「恢復教會的謙卑,讓如此龐大的機構力量證明自己才是福音的真正僕人」(129)時,我認爲他混淆了羅馬和福音派。毫無疑問,我們可以就《聖經》中有關一些社會弊病的內容與我們的天主教朋友達成共識並結成夥伴。但我們絕不能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即天主教會在其官方教義中與新教徒在最重要的問題上存在分歧:福音。

葛尼斯發出了一個響亮的號召:我們不僅僅是上帝話語的聆聽者。讀者要做的是努力挖掘聖經,並以禱告的方式找出無數方法,將上帝的話語應用於工作、家庭生活、事奉——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不必把自己孤立在基督教的泡沫中,也不必把社會行動的語言交給自由主義者。這個世界充斥著各種弊病,需要我們根據聖經的思維去應對並採取行動。基督徒不以福音爲恥,因爲福音是上帝救贖的大能。因此,我們要在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努力忠心,並把結果交給神。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Book Review: Renaissance, by Os Guinness.

作者: Zach Schlegel
2024-07-08
書評
美國
103期
葛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