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我明白,我們根本不需要再多一本關於傳福音的書。我發現,關於這個主題有數不盡的資源,良莠不齊,有的聚焦於方法論,有的則專注在教義的純正。
讓我來告訴你,爲什麼值得花時間閱讀蘭迪紐曼關於這個主題的書。
簡單來講,他的第一本書《提問式佈道法》可以分成三個部分:1)分析使用提問的方式去傳福音的必要性;2)非基督徒都在問些什麼問題;3)對於傳福音來說,爲什麼信徒光光掌握問答法並不保證他們一定能解決人心剛硬和對福音有怒氣的問題。 以下是我所發現的在這本書中獨特的或者有幫助的地方。
智慧
整本書中,紐曼都在將讀者帶回到聖經當中。儘管他藉用許多諸如保羅在《使徒行傳》中戰神山上的講論,但他也展示了像是《箴言》和《約伯記》這類智慧書,同樣適用於我們傳福音的努力中。通過他對提問式佈道法的舉例說明,你可以看出這些,例如耶穌的做法(路20:1-8);而且,在他試圖通過那些真實和虛構的對話,以詮釋這類文學體裁的意義時,你也可以從中看出這一點。(我不確定自己曾經看到別人使用約伯的例子作爲傳福音的小冊子。)
讀者所看到的,不僅僅是紐曼從《聖經》中獲得的智慧,也是從他過去25年,在學生、教授和鄰舍的服侍中獲得的智慧。他個人的經歷並不止於每個出租車司機都禱告接受基督,而是他本人一直都在得人。
促使他去指導使用提問式佈道法的動力之一是,他希望我們都來思考,一段對話通常擁有的更深層意義。他寫道,「通常情況下,當有人問:『你怎麼可以相信一個允許罪惡存在的神呢?』真正的問題都不是這樣的。可能是『爲什麼我應該跟隨一位允許罪惡存在的神?』 (120頁)」「這種類型的洞見需要對人心的認知。只有當我們明白一個人問從何來的時候,才能夠給出針對另外一個不同問題的答案,那才是他真正需要的,而非他所提出的問題的答案」。
我認爲,提問的能力是基督徒需要操練和改進的,並不僅僅爲了傳福音的緣故。我們會用問題來設計或者帶領小組查經。也會用提問的方式來認識或者教養孩童。同樣會用問問題試圖理解、甚至有可能是去面質一位有過犯的弟兄或者姐妹。講員甚或在講道或者演講中修辭性地使用提問的方式。紐曼希望看到,信徒們通過學會如何在傳福音中問好的問題,將來也可以應用在事工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幽默
全書都在討論關於傳福音的重要議題,紐曼經常性地提出一些輕鬆愉快的想法。在書的開頭部分,他舉例子提到之前被問到的在猶太家庭成長的幾類問題。(26)
蘭迪:那裡天氣怎麼樣?
貝爾奶奶:七月中旬的弗羅里達州,天氣又能怎樣呢?
蘭迪:你最近怎麼樣?
納特叔叔:你何必多此一問呢?
蘭迪:你的家人怎麼樣?
薇薇安阿姨:和誰比呢?
在講述完他剛在校園裡和一位學生的激烈對話之後,紐曼告訴我們說,他「心裡在一直笑,因爲幻想著一個紐約的猶太人在和一個來自中東的穆斯林,在一張貼著「學園傳道會」標記的桌子前,討論關於基督教的話題。」在這個虛構的對話場景中,甚至都讓我們感覺到無盡的幽默感,來提醒我們,基督徒也可以笑,甚至和非基督徒一起;幽默感在有時會變得嚴肅緊張的對話當中可以給人喘口氣的機會。
憐憫
書中特別棒的一個地方也體現在,即便是對於那些火藥味最濃的討論,比如懷疑論或者同性戀,作者都給予了憐憫。紐曼顯然對於那些不相信基督教的人懷有極大的同情,即使是對於那些懷有敵意的人。說服別人或者讓某人看到自己固有世界觀的無益, 並非是最重要的。我們所有和非信徒的互動都源自於我們盼望那位獨一真神被敬拜和尊崇,使人們知道爲這樣一位神而活是何等的喜樂。紐曼在書中呈現了許多不同的處境,以及在慕道友的處境中適當地表達情感——從面對恐怖分子和9/11事件,到面對患癌症的兄弟姐妹。作者恰如其分地提醒我們,真正的仇敵並非是屬肉體和屬血氣的。
福音
這本書最出彩的一個方面就是,紐曼怎樣從某個話題轉向福音。你可以看出他傾聽、提問、深入核心以及將對話引向基督的能力。我記得曾經聽卡森說過,無論你從哪裡開始傳福音,你們的討論最終都必須要回到基督的十字架。
那是否意味著,當我看到一個有一串耳釘的男生,就對他說,「嗨,你知道耶穌爲我們的過犯受害嗎?」或者我們應該去做某位牧師告訴我的,他總是在飛機上用問天氣情況的方式來與人搭訕——問他們會去天堂還是地獄?不,那並非紐曼所提倡的做法。他是很敏銳的,很有技巧,主動的,但並不膚淺或是流於表面。
從186頁開始,他舉出了一組對話,是關於一個信徒和非信徒之間,從性聊到婚姻再到福音的過程。這些虛構的對話有助於解釋,提問可以引向更深入的話題,而這些最終只有在基督裡才能找得到答案。
接著很自然地,我們來探討他的另一本書,其並非是第一本書的續集。這本書實際上是寫給慕道友的。它針對他們對信仰的反對進行回應(假冒僞善,聖經的可靠性,對同性戀的反對,等等),並且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很清楚地引到福音。你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如何在福音對話中將洞察力,神學與護教交織在一起。書中有類似於短劇的七個對話。他設定場景,介紹角色,進行對話。在讀這些故事時,我時而撓頭,時而大笑,在某些時刻,還真的被嗆到。
然而在對話中你看不到媒體所描繪的福音派基督徒的形像。在電視節目裡,基督徒通常都是傻乎乎的,噁心的,懦弱的。紐曼沒有這樣刻畫人物。非信徒也沒有被貶低。他所創作(虛構)的對話是很寫實的,有些甚至是他自己的經歷。人們以同儕、朋友或家人的身份彼此聊天。你看不到一個雙博士學位的成年人傲慢自大,目中無人。對話是平等的;有好幾個書評家對他的初稿進行評價,認爲他準確地刻畫了非信徒的形像。
這本書很顯然是由一位認真嚴肅的信徒所寫,但是卻不拘泥於基督教術語,以至於不適合非信徒閱讀。在這本書背後有個深思熟慮的特點,就是它使讀者思考更多。每段對話都可以引人深思,而非像情景劇一樣三十分鐘搞定一切問題。不,這些對話真的把人引向基督。
在每一章的結尾,紐曼都放入了一小部分內容,成爲「讓對話繼續」,它爲更多的閱讀和反思提供建議。它包含了相關的聖經經文或書卷,比如約伯記或羅馬書1-2章。並且其同樣推薦了一些基督教書籍,比如卡森的《主,你要等到何時呢?》,或者C.S 路易斯的《痛苦的奧祕》,有時也會附錄一些短的摘要或推薦。每隔一些段落他都會列出一些網站,而我很肯定所有後現代的擁護者都會對此表示贊同!
這本書除了對非信徒很適切,同樣也對基督徒大有裨益。在門訓過程中,當你和其他門徒更多討論傳福音時,可以使用這本書。當然,他的第一本書對教導如何傳福音更切合,但第二本書絕對能夠幫助大家對福音性談話有更多思考。
基督徒可以從這本書中獲益,學習如何將死亡和來世的話題引向基督。我發現自己有時會想:「我真希望我曾經是這麼做的,」或者「哦,這想法太有才了」。我們可以透過學習和觀察,在不同的事工與生活方面從其他更有經驗、更成熟的信徒那裡學到許許多多東西。
這本書對成人主日學課程中傳福音和護教方面提供很大的支持和補充,教會大家如何將正統的神學揉和進每天與人的談話中。其中很有價值的功課之一便是生活中任何方面都完全可以被救贖,並引我們到那生命終極的答案,我們的救主那裡。傳福音不是僅僅用「偶遇式佈道」的方式,而是可以把培養自然的關係作爲神所賜的見證方式。
蘭迪·紐曼沒有付錢讓我替他說好話。你也可能好奇我會不會批判一下這本書。確實有。首先,書的封面不那麼吸引人。它們沒那麼糟糕,但有空間改進。第二, 如果你是很堅定的前設護教支持者,你不會完全同意紐曼微調過的證據護教法。第三,如果你在讀第二本書《街角的對話》,而對於書中的對話沒有什麼耐心,或者你搞不清誰在說話,你可能需要和你的朋友一起讀,或者乾脆自己扯著嗓子大聲朗讀,並不時轉換角色。最後,在《街角的對話》這本書裡有一處,我希望在認識論方面的論述更清晰,但是也有可能紐曼考慮對話的精簡,而沒有展開他所有的想法。
總而言之,紐曼的書絕對值得一讀。如果你想爲自己教會傳福音的課程收集書單,或者想要在教會(或個人)的圖書館裡加添相關主題的書,那麼請考慮:蘭迪·紐曼的《提問式佈道法》,威爾·梅齊格的《傳講真理》,巴刻的《傳福音與神的主權》,哦對了,還有狄馬可的《傳福音與個人佈道》。常常在手裡帶上兩本《街角的對話》,隨手送給朋友或同工。
翻譯:侯淑婧, 路程。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Book(s) Review: Questioning Evangelism & Corner Conversations, by Randy New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