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原文標題與鏈接:Reflections on 「What Can Miserable Christians Sing?」
翻譯:Sunny Jiang
這些年來,我的所有作品中,短文「愁苦中的基督徒能唱些什麼」帶給我最多的驚喜。我只在一個下午,用45分鐘寫了這篇文章,肇因是被以前聽到過、已忘記很久的、關於敬拜的膚淺評論所不忿、故此有感而發。然而,這篇本人不費吹灰之力所寫的短文、卻讓我收到了最多的正面回應和動人信件。它激起了各類基督徒的共鳴,儘管教會背景不同,大家都有一個共同點:瞭解生活有其悲傷、憂愁、痛苦的一面,而這常常在教會裡被忽略,甚至否認。
此文的目的在於,強調我在教會敬拜中看到的一個重大缺陷,一個無論在傳統還是現代的敬拜形式中都顯而易見的缺陷:哀歌語言的缺失。詩篇,聖經自己的讚美詩集,包含許多哀歌,反映了信徒在這墮落世界生活的本相。然而,這些悲痛的哭聲已經從讚美詩中全然消失了。因此,文章題目中的問題是完全真誠的:一個剛剛失去嬰孩的母親,一個剛剛失去妻子的丈夫,一個剛剛失去父母的孩子,當他們在主日來到教會時,你教會詩集裡有什麼詩歌,可以讓他們真誠詠唱呢?我建議的答案是:詩篇,因爲人們可以在其中找到聖靈啓示的言語,讓信徒向神表達他們最深的痛苦和悲哀。
放在今天,我的文章會有不同嗎?本質上不會。唯一的變化可能是,我會放寬應用的範圍,因爲我相信,與我寫這篇文章時相比,這個討論對今天更重要了。當我研究當代教會全景時,讓我震驚的是,即使至高恩典的偉大福音現在也只著眼於青少年市場,因此用世俗權力、名人效應、以及對生活的膚淺理解作爲美學包裝,這是幼稚和不成熟的標誌。曾經(可惜不再是)專屬於成功神學倡導者的東西,現在在主流福音派圈子裡大行其道,全無批評討論。當在某些領域裡加爾文主義被看作浮華炫耀、大言不慚,這世界已徹底黑白顛倒了。
比起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現在也更瞭解死亡是多麼真實,生命是多麼短暫。寫文章時,我想的是別人,而現在,我年齒漸長,深深清楚我和我愛的人也不能倖免。人年紀越大,就越瞭解痛失親友的滋味,而他自己的死亡也越像個驅之不去的不速之客。作爲父親,當兒子第一次在賽跑中超過我時,我歡欣雀躍。但我對他體力增長的欣慰是轉瞬即逝的,因爲在接下來的年月裡,我意識到這也意味著我的衰老。
這世界告訴我們,要盡可能抗拒這事實,通過健身、時尚甚至手術。但這世界是個惡意騙取我們信任的騙子,只說我們想聽的。衰老和死亡最終會降臨到我們每一個人;而牧師的職責正是幫助他自己和他的會眾,爲這不可避免的遭遇做好準備。因此,我相信空前重要的是,教會要在敬拜中擁抱軟弱與悲哀。的確,我們盼望著復活,但我們常常忘記,通往復活的路徑必然無可避免地經過死亡。在我們的講道中,禱告中,集體唱詩中,我們必須提醒會眾,神的能力在我們的軟弱中顯得完全,並且,復活的能力體現在我們面對死亡時的全然軟弱。
自寫了那篇文章以來,我也更加意識到教會禮拜塑造基督徒會眾思想的能力。我這裡談的不只是正式的儀式,如公禱書(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所載。我是指任何稱爲基督教的敬拜聚會所擁有的形式和內容。我們在聚會中所說所唱的會潛移默化、但強有力地影響我們對基督信仰的理解,進而影響我們對生活的總體認識。因此,強調力量與青春的美好 – 或者說力量與青春的敬拜儀式 – 會帶來許多問題。它排斥老年人,或者誘導他們認爲自己並不老;它誘導年輕人以爲他們是宇宙的中心,注定永生不死。禮儀應該準確反映在這墮落的世界裡我們能期待些什麼,並每週諄諄教誨,反覆強調。這是一個重要方法,預備我們的會眾能經受必然來臨的苦難。
由此我又回到詩篇。的確,有些基督徒詩人,甚至偶爾有聖詩作者,捕捉到生活的黑暗色調。但沒有人能比得上詩篇作者,以完美的詩韻凸現了人類經歷的豐富與深度。以詩篇爲日常靈糧的教會,給會眾提供了給養,能在這流淚谷真實地生活。而不這樣做的教會,則以剝奪信徒的真正寶藏爲代價,去追求什麼呢?切身感受?還有什麼比預備人們經受痛苦和死亡更切身相關的呢?我教會裡有些人,生活極其艱辛,並且沒有好轉的前景。對他們我只能說:痛苦會臨到我們每個人,但還有復活;聆聽詩篇裡真切動人、歷歷在目的哀歌,是如何被觸手可及的未來希望所充滿,並以此爲你的鼓勵:哭泣會在夜間縈繞,而這時的確痛徹心扉,但喜樂會隨著清晨來臨。
幾年前,當我給教會的一對年輕夫婦證婚時,我在講道裡提到,所有人類的婚姻都始於喜樂,而終於悲哀。無論是離婚還是喪偶,人類的情繩愛索終將斷裂。而基督與教會的婚姻,則始於悲哀,而終於喜樂愛戀的結合,永不分離。在敬拜中我們會指向喜樂,那羔羊婚宴的喜樂。但我們的會眾需要知曉,在這世界上必有哀哭。不是屬於這世界的無望的哀哭。但同樣是真實的哀哭。我們必須爲此做好準備。
最後,回首「傷痛中的基督徒」原文,我絕未想到,這麼多年之後,我還會評論此文。似乎它成爲許多人的幫助與鼓勵,我爲此感恩。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和以下信息:9Marks網址:http://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免費電話:(888) 54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