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丟失的錢幣

在《路加福音》15 章中,耶穌講述了一個婦人丟了一塊錢的故事。她爲了找到那枚錢幣,打掃了整間屋子。很明顯,那不是一枚很大的錢幣,也沒有掉在很容易看到的地方。它很可能是一枚金額較小的錢,掉在了某個角落裡。

想到那枚失落的錢幣,我不禁聯想到今天世界上那些迷失的靈魂,特別是那些我們從未努力去接觸的人。

宣教的四條道路

雖然基督教跨文化事工的種類不勝枚舉,但布魯克斯·布塞爾(Brooks Buser)最近將這些千差萬別的事工總結並歸類爲四條「道路」,每一條都對教會的使命至關重要且具有戰略意義。他將這四條道路描述爲:

  1. 訓練本地牧師
  2. 在跨文化環境中建立英文教會
  3. 用當地或主流語言植堂建立教會
  4. 向少數語言群體傳福音,這些群體目前尚未接觸到福音

我們這篇短文將重點關注第四條道路。

第四條宣教道路的實踐

毋庸置疑,前面提到的前三條宣教道路相對更容易和自然地開展。相比之下,以一種安全的方式進入第四條道路所涉及的群體、學習兩種語言(其中一種很可能沒有文字體系)、翻譯聖經、並在世界上最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堅持下去,這項工作極其困難。牧師和教會領袖通常會在教育或大會場合,自然而然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建立聯繫。這種跨文化的互動催生了無數計劃,旨在派遣工人去幫助其他國家的教會。這些聯繫大多促進了前三條宣教道路的發展。

然而,第四條道路更像是那個在角落裡尋找失落錢幣的人,需要專注而持續的努力。它不會輕而易舉、迅速地完成。這需要更多的刻意安排、更深思熟慮的計劃和更長的時間。這種付出不僅要求有意願前往的人具備這種堅持,更需要(甚至基本上只能依賴)差派他們的教會投入這樣的努力。

聖經中的第四條宣教道路

我們在聖經中可以從多個角度看到關於第四條宣教道路的描述。從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中提到的「萬族」,到大使命中的「萬民」;從以賽亞關於「地極」的預言,到約翰在異象中看見的「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大批群眾」。此外,保羅在《羅馬書》第 10 章中的邏輯也應該促使我們不斷思考如何推進第四條宣教道路:「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

自從那些參加五旬節的基督徒回到他們的家鄉後,大使命便通過那些我們直到進入天堂才會知道名字的人,持續地推進到地極。毫無疑問,福音的大多數擴展,都是通過那些卑微見證的弟兄姊妹完成的,而他們的故事從未被記錄成傳記,也無法被記錄。

然而,今天的我們正是站在這些無名見證人的肩膀上。偶爾,某些名人的光芒會揭示出我們歷史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保羅進入馬其頓的故事,但我們並不知道在五旬節時是否有馬其頓人在場。我們知道保羅渴望前往西班牙,但我們不知道在他之前是否已有基督徒到達那裡。我們知道當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時,他尚未去過羅馬,但他已經指名道姓的提到了這座帝國首都的 26 位基督徒。

我們教會中的第四條宣教道路

在神的主權下,任何仍然生活在福音黑暗中的人群,都是教會需要承擔的責任。正是我們,負責差派傳道人。那麼,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如何呢?

如果我們只是等待成員自願參與這項工作——如果我們作爲牧者對此保持被動的態度——那我們是否真的遵行了保羅在《羅馬書》第 10 章中的命令呢?我們可以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來激勵我們的會眾成爲一個積極差派宣教士的教會?如果沒有像保羅和巴拿巴那樣主動回應呼召的人站出來,我們是否可以禱告,求莊稼的主差遣更多的工人?我們是否可以公開地爲此禱告?我們是否可以成立禱告小組,專門爲那些尚未有福音見證的語言群體代禱?

這些問題和許多類似的思考,都會湧入那些真誠且充滿憐憫之心的讀者腦中,尤其是在思考保羅在《羅馬書》第 10 章的邏輯時。環顧今日世界,我們理當爲自基督頒佈大使命以來福音的廣傳而感謝神。然而,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仍籠罩在無知黑暗中的群體。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需要福音的光照。

把福音之光帶給那些迷失在黑暗中的人,這條道路可以從牧者們提出這樣的問題開始:

  • 作爲一名牧者,我是否還有更多應該做的?
  • 我們的教會是否還有更多可以做的?
  • 相較於我們對其他宣教領域的支持,我們應該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來支持第四條宣教道路?
  • 我們的長老會議是否值得專門就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我與你們分享這些問題,是因爲我正在爲這些問題掙扎。請爲我禱告,就如我也爲大家禱告一樣。


譯:DeepL/STH;校:JFX。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The Lost Coin.

作者: Mark Dever
2025-01-21
福音
教會帶領
宣教
少數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