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考慮策劃另一場活動之前,我們的成員需要得到裝備。如果傳福音是對每個門徒的期望,那麼每個門徒都需要在傳福音方面得到裝備。教導它、示範它、展示它,因爲每個基督徒都從傳福音中收穫喜樂。
以智慧管理教會同工是喜樂事工的必要條件。如果主賜給你勤奮而謙卑作工的敬虔工人,那麼政策、等級制度、正式評審和其他「架構」就不會顯得重要了。但遺憾的是,沒有哪個教會是完美的。沒有哪個同工是完美的。也沒有哪個牧師是完美的。所以,願這些鼓勵能爲你的工作帶來進一步的清晰、合一和喜樂。
在面對是否要在一家教會擔任牧師這問題上,我們需要做自己的分級評估。在清單上列出哪些事情沒有商量餘地,哪些是強烈的偏好,哪些其實是無關緊要的事。一家教會考慮和另一家教會合併的時候,這些問題無可避免馬上就會出現,但它們對考慮具體教牧侍奉的人來說也有更廣泛的現實意義。
真正的基督徒渴望改變。儘管他們可能經歷挫敗,但他們從不認輸。他們會繼續爭戰。畢竟,做一個基督徒並不意味著你的生活沒有失敗;而是意味著你會頑固地跟隨耶穌,即使在失敗中。
我們不是受傳統的指導,而是神的啓示。我們不能修改耶穌的教訓。我們不能決定我們的會眾應該遵守又應該忽略哪部分聖經。所以我們應相信聖靈的能力使我們的意願符合祂的道。與此同時,我們應善於教導,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
麥克謙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獨自跪在神面前是怎樣的人,他就是怎樣的人」。如果以此衡量我們的教會呢?它會告訴我們什麼?共同禱告豈止使會眾意識到禱告的重要性,更是絕對的必要性。因爲我們是與屬靈的力量爭戰,因此需要屬靈武器,那麼還有比多人、數十、數百、甚至數千人的禱告更強大的武器嗎?
我很難過地注意到他把傳道人等同爲講故事的人,但我仍然禮貌的點頭並且真誠對他要與我建立關係的努力表示感激。接下來的談話中,他對於他所在的「猶太教改革派」的教士們表示失望和悲哀。繼而他又表示相信我在「激勵別人成爲一個更好的人」上會做得更好,因爲「畢竟這就是我工作的所在」。